第98章 全都是大人物(求订阅)(2/2)
“嗯?那吾可要好好看看了。”杨荣微笑的说道。
“小兴,把治理之策拿给杨大人。”张泌看杨为先从怀中拿出封好的规划书,郑重道。
杨为先连忙走到杨荣身前行礼,诚恳的说道:
“这是,吾今日受张爷爷教导,所书写的一份黄河变迁史,请杨大人帮忙点评点评。”
“好,老夫看看你这位创作“精忠报国”之词的少年,会写什么治理之策。”杨荣接着规划书,笑了下说道。
紧接着,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杨荣。
杨荣缓缓地解开规划书的封条,从中抽出了大约七八分厚度、共计三四十张密密麻麻写满字迹的纸张。
众人见状,脸上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了疑惑的神色,暗自思忖:“竟然写了这么多?看来很有意思。”
“小兴,你怎么写这么多?”张泌小声的问道。
“张爷爷,我下午重新总结,适当的写出一些改善建议方案。”杨为先低下头轻声回应。
“行,老夫相信你。”
“论黄淮水系之史,有意思。”杨荣的目光落在纸上开篇的主题上,嘴角不禁勾起了一抹有趣的微笑,轻声道。
众人的目光更加紧密地聚焦在杨荣身上,而杨荣则低头凝视着手中的黄淮水系之史。
起初,他以一种不经意的速度快速翻阅,但渐渐地,他的双眼开始闪烁光芒,动作也变得缓慢,一字一句地细细品味起来。
最终,他连连赞叹:“好!好!好!”这一幕让众人感到不解,纷纷接过他看完的纸张,逐一传阅开来。
随着纸张在众人手中传递,众人的表情从最初的疑惑不解逐渐转变为激动与兴奋,最终纷纷大声夸赞起来,场面热闹非凡。
其实,杨为先也没写的多么惊世骇俗。
只是花了四千多字介绍了一遍黄河流域情况和历朝历代如何治理的。
然后,结合如今黄河和淮河水系情况,逐一从上中下游分别给出对应治理之策。
分别以植树造林、以草定畜、退耕还林,加固大堤,疏通河道等方法去治理。
重点以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方法,清除黄河中、下游泥沙。
要不是如今大明朝经济和工业水平不高,都准备提出建三峡大坝这个世界性的水利枢纽。
然后对应给出一些小小建议,宣讲鼓励号召地方豪商等出钱出力,为各自的家园献出一份力,在各自的地区治理黄淮水系。
把其列为百年工程,甚至是历任皇帝都要做的民生工程。
最后从经济、政治、军事等角度去分析做此事的重要意义。
按说这一万字肯定是不够的,但奈何时间有限。
杨为先也没有一一展开来写,而且有些计划还是要根据当地情况做改变的,不可能直接就确定好的。
“这真是你写的?”杨荣既兴奋又略带怀疑,盯着杨为先询问道。
“杨翰林,怎么?你这是不相信老夫孙儿?”张泌略带生气道。
“张寺卿,别说杨大人了,就连老夫都不敢相信,会是一位未及冠之人所写的。”金幼孜跟着说道。
“是啊。老张。张寺卿...吾等都不敢相信。”众人跟着附和道。
“哼,汝等这是看不起吾孙。
看来不让小兴给你露一手,是不行了。
汝等可以考考小兴,试试就知道是不是他写的。”张泌面带微怒,大手一挥说道。
看来太年轻,有时也是坏处啊!
杨为先连忙向众人行礼,诚恳道。
“学生,请诸位大人赐教。”
“好,那老夫就先来,文中出现的“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词,你是如何得出的。”杨荣严肃看着他,指着纸上的内容,严厉问道。
杨为先闻言,略微思索,从河套的形成,银川平原,内蒙古狼山和大青山以南的平原,土默川平原,这三个西后前套平原的地理位置介绍说起。
然后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对此地的开发,挖大型渠道,引黄河水,形成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其成为塞上江南,产粮基地。
最后着重强调此地的重要性,“河套南望关中,控天下之头项,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乱,天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