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交谈甚欢(求订阅)(2/2)
“这,这,多谢大人赏脸。”杨为先连忙谢道。
“不必客气。现在时间还早,老夫考考你的学问如何。”张泌轻捋胡须,面色凝重的说道。
“多谢大人赐教,学生在此聆听。”杨为先站起身拱手道。
“先坐下。”
“亳县赈灾和济宁州施粥之事都和地方有关,而且涉及水患之事。
那老夫就不问别的,只考你,为何这二地会出现这类事,要如何防治?”张泌神色凝重,严肃地说道。
杨为先惊愕,居然问这事,那不是兴手捏来。
后世关于黄河、淮河地区水患之事,不知有多少人讲解,而且还结合几千年历朝历代对待此地区治理情况来分析。
杨为先随即站起身,缓缓说道:
“因黄河、淮河流域地区水系从古至今都在不停的变化所导致,以及京杭大运河对其影响。”
“为何?该如何防治?”张泌的眼神骤然一亮,意味深长地开口问道。
杨为先看已经引起对方兴趣,随即缓缓的讲解着。
从黄河的源头讲起,所流过的地区情况一一说明。
形成的河流走向“几字弯”,对应上中下游如何区分,有何不同,该如何治理。
当讲到“几字弯”的头,河套平原时,还特意强调这些的重要性。
占据河套平原,不仅可以获得优良的马场和“塞上江南”农业基地,进可吞下漠北,退可守西北。
说到黄河下游时,就引经据典,从大禹治水、春秋战国,到东汉王景治黄河,实现八百年黄河“安流”期。
接着北宋北、东流之争影响黄河再次变道,李固渡决堤人为改道意图阻挡金兵难下,导致这一次黄河不再经行以往的河道,河水向东南流入泗水,再由泗水夺淮入海,从此开启了黄河夺淮的历程。
当讲到南宋杜充决黄河,借此挡住金兵时,杨为先深情并茂的说着,恨不得要杀了当时的杜充一帮奸臣昏君。
就是这样的蠢笨行为,导致黄河由泗水夺淮入海,给淮河水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人工决堤没有挡住金人南下,却使当地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到了元明时,结合京杭大运河和黄河治理的政策,分析利弊。
关于此时黄河、淮河流域情况重点分析,如何对待,如何修缮,以及对京杭大运河的影响,最后总结为百年工程,朝廷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张泌本来只是想考一考杨为先历经亳县与济宁州后的心得体会,未曾想他竟能融会贯通古今,条分缕析,更将议题深邃至治国方略之层面。
其言论横跨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经济民生,广博无垠,令张泌心中暗自惊叹连连,
“此子非凡,当真是世间罕见的奇才,堪称妖孽之姿!”
这样的念头在心中反复回响,难以平息。
杨为先瞥见张泌那满意且兴奋的神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窃喜。
自己这可是把后世无数科学家,与政治家的智慧结晶——黄淮海地区治理政策的精髓,巧妙地改编为贴合当前时代的治理蓝图。
可不是一帮没学过数理化之人能想到的。
张泌的兴奋之情久久未散,意犹未尽地继续与杨为先深入探讨,逐一询问起先前未解之处。
随着对话的深入,两人愈发投机,张泌甚至命人取来纸笔,请杨为先将那些独到的政策观点逐一落笔。
二人共同逐条分析,增补其精华,删减其赘余,整个过程充满了智慧的碰撞与交流的愉悦。
时光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二人沉浸于热烈的讨论中,全然忘却了午餐时分。
若非李管家数次温馨提醒,恐怕他们会这样一直畅谈下去,不知疲倦。
停下交谈后,张泌还特意说了一句:
“小兴啊,老夫年龄应该和令祖父差不多,以后你就叫老夫张爷爷吧,亲切些。”
杨为先听到后,连连点头叫着,高兴死了。
认一个三品大员为爷爷,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