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万昌城(1/2)
无怪谢寻白和孟樵夫紧张。
苏道山使出的这一招,不是别的,正是幻云绵掌第九招【如梦似幻】。
这一招名字听起来人畜无害,而且一掌拍出也是悄无声息,就仿佛梦幻之间,似真似假,似虚似实。可一旦及身,其中蕴藏的力道就会宛若累积了百年熔岩压力的火山般猛地迸发出来,威力是幻云绵掌中最可怕的一招。
而更重要的是,这招如梦似幻,因为特殊的内炁和气劲,可以模拟出一丝暗劲来。虽然比不上五品武者真正的暗劲,但在七品武者之间的交锋中,这一丝暗劲,也足以让人受到重创了。
不过,这都不是谢寻白和孟樵夫出声示警,事实上叫停对决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苏道山捕捉的机会太好了。
表面看,他只是用泥鳅身法,在农舍屋顶上下一番腾挪,然后借着农舍窗户以及樊采颐转身追来的时间差,短暂地从樊采颐视野中消失,再以雾散出现在樊采颐身后下手,并没有什么稀奇。
但实际上,只有谢寻白和孟樵夫这种级数的强者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这小子设计好的。而且,他的每一步,都必须无比精准,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很少有人知道,苏道山并不是第一次从樊采颐视野中消失,而是三次。
第一次是在他翻上屋顶的那一刻,农舍探出的屋檐,就遮挡了身处地面的樊采颐的视线。第二次是苏道山不退反进,忽然转向,自樊采颐掌下滑过,又跳下地来。
这一次,同样是农舍屋檐的阻挡,让他再度从樊采颐视野中消失。
但前两次消失,对于樊采颐来说似乎都不是什么问题。她只要追上去就行了。但在真正的强者眼中,这其实才是最大的问题。
习惯!
武者交锋,瞬息万变。越是高手,越明白除了自身招术和实力之外,身边的环境以及一些细节的重要性。有时候,一丝微不足道的细节,乃至一棵树,一块石头,一根草,都可能决定胜负。
而武者的习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如果一个武者的习惯是自己养成的,或许还没什么。因为就算对手发现了这种习惯,也很少有人敢在生死搏杀之际去利用。因为这个习惯,是别人自己的。你并不知道他是有意还是无意暴露给你。因此,那可能是一个致命要害,也可能是一个陷阱。
如果你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对方的身上,那你就已经输了。
可若是一个武者的习惯,是对手帮你养成的,尤其还是在你不知不觉的情况下,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樊采颐就犯了这个错误。
之前交锋的时候,是樊采颐先出手,而且是一路压着苏道山打。而苏道山能做的,就只是一路后退。从气势和心态上来说,樊采颐无疑是占据上风的。
但顺风顺水这种事情,最大的问题,就是往往让人心态膨胀,不自觉地多出一分轻蔑和傲慢。
樊采颐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刚才居然吃了一个小亏,而且还被压着打的对手用从自己这里偷来的异术试图穷追猛打之后,更是有一股子不服气。她浑然没有注意到,就在她一声冷哼,说出那句“偷来的雾散,看你能玩到什么程度”时,她的心态已然不稳了。
多了些气恼,多了些焦躁。注意力也只在苏道山身上,而忽视了其余。
在这种情况下,当她发现苏道山又开始后退,并且凭借又刁又滑的泥鳅身法,让自己的追击屡次无功的时候,她就只想着追上去,而忽视了苏道山两次短暂的消失。
她本能的觉得,无论苏道山是上蹿还是下跳,她只要追上去,对方就会出现在视野中。
可偏偏,当苏道山从房顶上跳下来,第二次消失在她的视野中,并且立刻衔接上第三次消失时,她从房顶上跳下来,却没能看见苏道山。
于是,樊采颐几乎是下意识地感觉到错愣,并且开始寻找。
而这个时候,她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农舍上。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一瞬间的错愣和注意力的转移,有多么致命。偏偏,也是在同一时间,苏道山几乎是卡着点,半秒也不差地瞬移到了她的身后。
时间,位置,恰到好处。
在谢寻白和孟樵夫看来,要做到如此精准,意味着苏道山在以泥鳅身法蹿进农舍时,甚至还没落地,就已经选好位置,施展雾散瞬移换位了。
而且,在这些步骤衔接中,他还顺带着完成了两件事。
第一,苏道山的雾散是靠文道读书人的临摹学来的。在刚才和樊采颐互换一次位置之后,他的雾散需要时间恢复,才能继续施展。
第二,幻云绵掌的这招如梦似幻,也需要短暂的蓄力。
而这一切,都被苏道山在引导樊采颐追逐的过程中,用时间差给解决了。
因此,当他出现在樊采颐身后的时候,事实上,胜负结果已经没有悬念了。只要这一掌拍出去,同为七品武者的樊采颐仓促之间,是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的。
瞬移来不及,出招又慢了半拍,仓促激发的气血和气劲,在苏道山蓄势而出的这一招面前,只会吃大亏。
这才是谢寻白和孟樵夫出声干预的原因。
而随着两人的出声,战斗也停了下来。苏道山这一掌最终在拍中樊采颐后背之前收了回来,而樊采颐也郁闷地散去内炁,身体放松下来,回头没好气地瞪了苏道山一眼,咬着嘴唇走回到谢寻白和孟樵夫身边。
谢寻白和孟樵夫对视一眼,都神情复杂。
一方面是为苏道山的表现感到惊喜,另一方面,又着实为这小子的妖孽感到匪夷所思。
虽然在真正的生死搏杀中,樊采颐完全可以硬扛这一招,最后击杀苏道山,但就这次切磋来说,毫无疑问,却是只有七品下阶且超凡境界也更低的苏道山赢了。
论寒谷武技,他只修炼过四门。而且距离上次谢寻白将功法玉牌给他,前后也不过几天时间。跟在门中修炼多年,至少掌握十几门绝学的樊采颐没法比。
论经验,他连宗门都还没进,从小到大就长在翼山城,跟已经出山闯荡江湖的樊采颐更没法比。
但偏偏,他就是赢了半招!
而这一切的根源……
“高深莫测层次的文灵根,果然可怕。”孟樵夫不禁感慨道,“这小子脑子究竟是怎么长的,读书居然能读到这种程度?”
谢寻白也是一阵默然。
当初苏道山灵根测试达到高深莫测,是他亲眼所见。
从某种角度来说,武者的灵根测试,其实是评判其在自身行当上的造诣的一个标准。
读书人读书,商人做买卖,农夫稼穑,兵者作战,工匠技艺……如果一个人在自身行当上造诣不高,那么,他们的武道境界也上不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